另據了解,隨著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質量需求的提升,除了政府部門大力推進此項工作之外,其他相關機構也紛紛與產業對接,以期更大范圍地普及完善食品質量可追溯體系。
食品質量追溯系統逐步受重視
如何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從源頭上保障餐桌安全?在2018年國內外“兩會”上,食品質量可追溯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推進可追溯體系建設成為各界人士的一致共識。
“泉州早在2010年就開始致力于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泉州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站長陳欽地說,系統依托監管機構組織結構、企業主體類型,分別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政府監管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管理系統”。在391家可追溯企業的基礎上,今年還將新增數十家企業納入質量可追溯管理體系。后期隨著全省統一信息平臺的完善搭建,泉州數百家企業的相關信息將統一匯入總信息庫,此后生產主體將自行如實上網登記相關可追溯信息,一旦虛假上傳將被處罰。
根據“管理辦法”規定,此次共有包括糧食及制品、畜產品及其制品、禽產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水產品、豆制品、乳品、食用油、食鹽及經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的地方特色食品、其他類別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共計11類食品納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市場普及尚存在一定難度
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只要是出自安溪品牌茶企的產品,一件茶產品上便有一個二維碼識別。安溪縣茶產業集中,早在數年前便已經成為省農業廳實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的試點工作縣,全縣共有百余家茶葉生產主體納入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體系內。
“省里出臺的安全可追溯系統管理平臺是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的一個重要起點。”業界人士分析稱,省政府推動的“管理辦法”目前對于休閑食品類等食品深加工產品領域尚未布局,并且對于一些小農種植戶也存在普及難度。有些農戶本身就是扶貧戶,家里只有兩畝三分地,對于電腦操作也不太熟悉,其產品更多是依托當地的農貿市場及一些電商渠道進行銷售。建議后期可深入地方鄉鎮對質量追溯管理系統進行政策宣講,提升小微農戶的自覺意識。
可喜的是,當前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溯源的消費需求正在倒逼催生更多市場新業態的參與。泉州市食品協會秘書長林清漢表示,泉州是國內外知名的休閑食品產業聚集區,“政企合力推動才能提高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覆蓋面,畢竟還要考慮多數農副產品的跨區域銷售等問題。”
國內知名企業咨詢機構相關負責人楊偉慶日前也表示,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綠色食品溯源的各類平臺或將乘勢而上,助力構建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滿足民眾消費升級的需求,為“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