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好生產管理
首先,嚴格分離打樣樣張和正式印刷品。我們曾碰到有的標簽印刷廠生產管理混亂,打完的樣品不及時丟棄,較后不經意間混同正品一起出貨,導致重碼。另外,還要注意上下兩班操作員的銜接,嚴格執行記錄備案制度,如:上個班打印了1~1000,下個班就應該從1001開始打印。這些看似無需提醒,實際卻屢有事故發生。
3、采用安全的模切調刀方法
為了應對模切前調刀,操作員往往會多打印一些標簽備用。這樣做的弊端是:如果調刀后沒有及時清除備用標簽,而是與正品一起出貨,又會出現重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開發軟件時特別添加了調刀頁的設置功能,調刀用的標簽上只有含刀版線的底圖,而沒有可變數據,用此法盡力避免上述事故的發生。
4、選用具備自我核對機制的軟件
作為軟件開發商,我們在可變數據印刷軟件開發中專門設置了作業日志和打印比對功能,一旦發生實際打印數量和理論數量不符 時,即可報警提示。另外,我們還開發了大量的邏輯函數,幫助用戶根據不同的作業特性自己設置報警邏輯,即報警邏輯可以自定義。舉例來說,碰到空數據可以報警,碰到應該13位的數據而實際輸出只有12位也可以報警等等。
5、建議數據本地運行
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引起漏碼,如果數據文件存放在遠端的服務器上,當網絡不佳時,因不能及時收到數據進行處理,也會導致漏碼和漏圖。雖然這種事故我們十幾年中只遇到了一、二起,但還是要提一下,并建議:只要在條件和安全許可的情況下,數據應盡量放到本地運行。
檔案備份非常關鍵
出現漏碼和重碼,標簽印刷廠懷疑的是軟件是否出現輸出問題,或者數字印刷機的打印服務器(RIP)是否出現了重復操作的問題,甚至會懷疑是打印機自己誤打印了兩次。根據我們多年的經驗,只要正常操作,這種錯誤發生概率很小。
為了尋找錯誤時有跡可循,操作員需要做好操作日志,因為很多操作行為是操作員不經意做出的,把自己的操作記錄備案,方便回憶、尋找錯誤,同時有利于自己提高操作水平。另外,操作員需要備份好操作文件和輸出文件,不可打印完畢就立即刪除客戶數據、制作過程文件和輸出用的打印文件,不要為節省一點點硬盤空間而選擇這種非專業的操作方法。我們碰到過很多標簽印刷廠,當我們提出要檢測當時的操作文件來幫助他們分析事故緣由時,往往被告知文件早已被刪除。既然出了事故,一定是有原因的,保存好數據是對您客戶的較好保護。
使用條碼檢測儀
無論怎么小心,還是有可能出現打印缺陷,造成重碼和漏碼,所以出貨前使用條碼檢測儀再把一道關,是避免重碼和漏碼的較后一道防線。由于目前條碼檢測儀的工作效率遠遠跟不上數字印刷機的輸出速度,所以為了趕著出貨,很多標簽廠打印、模切完就包裝、出貨,根本不做檢驗,條碼檢測儀成了接單時展示給客人看的道具,實在有點兒遺憾。
拼版方案
談到產品溯源,大標套小標(或者稱為一拖多)形式的拼版是繞不開的技術問題。記得七、八年前我還與標簽印刷廠一起討論如果設計大標套小標的方案,是在打印文件準備階段做好,還是貼標后再次掃碼時做好。沒想到從近兩年的實際情況看,大標套小標的方案已為大多數用戶采用,并且越來越多。一般來說,箱碼、盒碼和產品碼三個碼混合拼版就夠用了,但為保險起見,火并軟件支持4種碼混合合版。
理論上每個標簽都可以有自己單獨的數據文件,然而近兩年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不同標簽共享一個數據文件。這樣做看上去簡單一些,但也造成了很多數據冗余,即重復描述的字符,無形中增加數據文件的容量,給排版邏輯設置增加了一些難度。火并是同時支持單個數據文件和多個數據文件的,而且是單枚標簽分開設置,合版用專門的不規則拼版(自由組版)模塊完成。這樣處理數據的好處是,除了設計簡單,還使得每個標簽自身調整更加自由靈活。當然我們也可大小標集中作為一個模版進行設計,這是實在沒有邏輯可循時的較后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