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賣家來說,“電子交易”規避了現金交易中找錯錢、收假幣等一系列問題;對于買家來說,電子交易除了方便快捷之外,還有更多好處。
來市場批發蔬菜的孟震經營一家酒店。“原來買菜都是拿現金,現在可以刷信用卡,這樣可以緩解我的資金周轉壓力。此外,通過購買小票上的號碼,可以追溯菜的來源。這對于酒店的客人來說,也更有食品安全保障。”
“我們把現有市場的電子結算系統、濟南市推行的肉類蔬菜追溯體系,以及銀聯銀行相關的交易結算及對賬平臺有機結合,實現一體化運營。買方只需持自己的銀聯卡就可以交易,即可達到追蹤產品來源的效果,同時減少客戶在點鈔、辨別真偽幣等現金交易中的風險。”七里堡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是批發商,目前隨著七里堡市場一體化經營的全面推開,零售市場也在逐步實現產品來源可追溯,市民今后買菜,掃碼就可知道蔬菜產自哪里。同時,七里堡市場將深入推進“智慧菜場”建設,建立微商城,實現線上下單、線上付款、在線配送,不僅方便市民購買,更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來,七里堡市場發展迅速,在規劃布局、設施配套、檢驗檢測、日常監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強管理,使“菜籃子”形象得以提升。市場進行專業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農產品的供求對接,統一發布價格和供需信息,穩定供求關系,建立農產品交易的良好秩序。針對監管執法問題,建立農貿市場信息化監管平臺,運用互聯網電子商城、移動POS設備、一體磅秤,落實網絡化、精細化管理,實現職能部門在線對農貿市場進行全方位的監管。此外,為給經營業戶提供多層次服務,該市場指導業戶建立健全一票通票據完整性留存,培訓業戶提升基本的食品質量識別判斷能力,把好進貨品質關,也為消費者把好食品質量的較后一道關。
C微信群賣菜 開啟新零售模式
足不出戶,通過手機、電腦動動手指或鼠標,隨時隨地就會有配送人員把蔬菜送上門,一改過去買菜要去菜市場的方式,省時又省力。日前,記者采訪發現,當下這一新鮮的網絡購菜方式正日益受到泉城市民的青睞。
家住長清大學城常春藤社區的王麗是網絡購菜的忠實“粉絲”。之所以選擇網絡購菜,就是因為這種方式解決了她一家人的吃飯問題。
王麗介紹,她是大學老師,平時由于忙于授課、帶學生搞各種研習活動,每天要忙到很晚才能下班,丈夫在市區內工作下班也很晚,夫妻倆平時根本沒有買菜的時間,晚餐經常是叫外賣來解決。“外面的飯菜偶爾吃幾次還能接受,但是時間一長,就感覺身體有些吃不消了。另外,叫外賣的花費也很高,一頓飯倆人動不動就要好幾十元,較貴的時候能花100元以上。”談起以前的日子,她有些苦不堪言。
王麗說,有的時候實在不想吃外賣了,就讓父母過來做飯,“但不能總讓父母來回折騰啊。”
今年4月,王麗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小區里有一家叫“安廚樂美”的公司在進行宣傳,就好奇地湊上前去看看。經過了解,她才知道這是一個通過“微信”進行蔬菜銷售的企業,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進了群。
“這家企業每天早上都會把銷售的蔬菜以圖片的形式發到群里,圖片上的蔬菜都是經過凈菜處理后的,并被敷上了保鮮膜,不按斤賣,按兩人份、四人份這樣賣,看起來挺干凈的,而且價格也不貴,比如市場上西紅柿2.3元一斤,這里賣2.5元一斤左右,貴不了多少。”王麗介紹,一開始她對這種買菜方式一直放心不下,就買了5種蔬菜到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每樣菜測了54種指標,竟然都合格了。從那以后我就吃得踏實了,基本上家里的菜都是通過這個微信群來買。”
蔬菜質量有保證了,那如何付款以及領取呢?對此,王麗說:“付款方式很簡單,就是在群里把自己想要買的蔬菜種類以及份數告訴群主,然后進行轉賬,下班的時候到他們在社區里開的服務站去領菜就可以了。另外他們還能提供上門送菜服務,真是太方便了。”
記者隨后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網上售菜目前在濟南還算是新興行業,全濟南在做的不超過10家。這些企業大部分采取的都是園區到餐桌的蔬菜“新零售”模式。如今,馬路市場取締不僅讓菜籃子工程進社區火起來了,蔬菜配送行業同樣也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