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噴碼機廠家提醒選購食品時,除了要注意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地等外,還應該要關注配料表和營養標簽。
在2013年元旦起,我國個食品營養標簽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強制要求食品的企業必須標明產品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這五個項目,也就是業界所說的“1+4”。其中,1是指能量,4是指核心營養元素。
“1+4”有什么用呢?“從這些信息上我們可以分辨食品到底是一個什么品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三部副主任韓軍花舉例說:“比如很多老人喜歡給孩子買牛奶,經常把乳飲料當成牛奶。其實只要看看營養標簽就能分辨這兩者區別。乳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大約是(每100克)0.8克或1.0克,而牛奶則大多在2.3以上。如果你能看懂食品營養標簽,就能掌握到很多信息,可以幫助消費者選擇更加營養、適合自己的產品,避免了一些誤導。”
韓軍花介紹說,目前70%以上的國家都強制標識了營養標簽。根據各地情況不同,強制標識的成分數量不同。如,中國是“1+4”,美國是“1+14”,也就是說,除了能量以外,還要強制標識14個營養成份,如飽和脂肪、膳食纖維、反式脂肪酸等,在加拿大則是“1+13”。推行營養標簽能夠幫助改善居民的健康狀況。
“發達國家曾做過一個分析,以20年為期,推行營養標簽的成本是3億美元,但是收益能達到45億美元。這個收益包括消費者的知曉率和知識的提高,對慢性病的預防,治療費用或者預防費用的下降,死亡率的下降等等。有了這樣的成本效益分析,也堅定了各個國家強制實施營養標簽的信心。我國把這個法規貫徹下去,相信收益也逐步會體現出來。”
那么,食品“說明書”要怎么看?
“首先要看生產日期,這是必須把關的一個內容。盡量選擇比較新鮮的食品。第二,我會看一下配料表。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使用量大小排序的,排在個的就是用量較大的。比如有的豆粉,配料表名寫的大米,你就知道它不是你想象的那種豆粉。第三,要看營養成分表。比如我買飲料,不希望含糖量太高、不希望熱量太高,買餅干就會避免含鈉含鹽量太高的,有意識地去挑選。”韓軍花說,這是她作為一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也希望更多消費者可以參考這種辦法去選購營養的食品。
同時,提醒,營養素含量不是越高越好。比如熱量太多會讓人長胖,鈉攝入過多也不健康。